• 培训选课网,让你培训更容易!
讲师
  • 课程
  • 讲师
  • 机构
  • 视频
选择地区
  • 北京市
  • 上海市
  • 广州市
  • 深圳市
  • 杭州市
  • 西安市
  • 成都市
  • 天津市
  • 重庆市
  • 广东省
  • 浙江省
  • 江苏省
  • 四川省
  • 湖南省
  • 湖南省
  • 湖北省
  • 安徽省
  • 江西省
  • 东三省
  • 河北省
  • 山东省
  • 山东省
  • 海南省
  • 内蒙古
  • 陕西省
  • 山西省
  • 甘肃省
  • 云南省
  • 新疆省
  • 其他地区

如何运用场景化,实现训战结合?(内附华为经典案例)

发布时间:2018-02-08 09:14:46 浏览量:2341

场景化训战是华为的培训特色——在培训中构建类似实战的场景,让学员研讨或练习在该场景下的处理方式,并通过即时反馈促发学员改变,最终学会“如何战”,即所谓的 “训对准战,训战结合”。

 

|畅敏 华为全球技术服务部培训服务场景化学习专家

来源 | 《培训》杂志201710月刊

 

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ICT)解决方案供应商,在实战中摸索了一套战略后备人才的培养方法,并成立了培训服务部,专门为客户提供人才发展咨询和培训服务。

在职业乒乓球员训练中,常采用多球训练法和模拟比赛法——前者是通过反复接发球来巩固和纠正技术动作;后者则是从历史赛事中提炼出与不同选手对抗的战术,然后模拟比赛场景,锻炼球员的心理素质和实战能力。华为的场景化培训便是借鉴于此,并呈现出三点特征。

1. 基于现实业务提炼典型业务场景和战例,使训与战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和匹配度;

2. 战例是被证明有效的“打法”(对应的解决方案)和工具模板,或者是可广泛借鉴的经验教训,确保将培训中所学快速复制或借鉴在实战中;

3. 快速总结、迭代典型业务场景及其“打法”,形成可复制的流程、工具、模板,降低业务对人的依赖。

破解困境

“听时激动,回去不动”

传统的课堂培训多以老师讲授为主,学员更多以受训者的角色出现。老师通过自己的经验总结,把自认为是知识点的内容一股脑儿地传授给学员,很多学员在课堂上听得很激动,但是回到工作场景中会发现,其中能够运用到的知识很少。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增强培训的效能?场景化的培训方法破解了这个难题。

“场景”概念的火爆源自于《场景革命》。在互联网时代下,人与人的连接方式发生了巨变。场景就是连接不同群体中不同个体的方式。换句话说: 人们是被场景连接在一起的。

这种连接所创造的独特价值会形成体验,促成消费,甚至创造个体生存意义。场景是最真实的、以人为中心的体验细节,场景化培训也正是体现了“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包含“具体情景”和“此情境下遇到的问题”这两个要素,都可以称为场景化培训。从学习形式的角度看,案例教学、沙盘演练、红蓝对抗以及行动学习都可以使用场景化学习的方式。

 

在华为,无论培训是线上进行还是线下开展,培训内容都是基于场景展开,只是线上的场景会更偏重于技能的标准化操作指导。

培训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知识—技能—行为—业绩”的转化,通常这一转化过程会出现“自然衰减”,导致培训效果打折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华为在学习设计时直接使用真实战例,搭建与实际工作场景相统一的模拟环境,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让学员把学习知识、训练技能、改变行为和产出绩效有效连接起来。

三大特征:助力培训提高效能

华为正是抓住了场景化学习的三大特征,并且在培训中合理运用,有效地提高了培训效果。

更加贴近工作场景

传统的课堂培训多半是“听时激动,回去不动”,而场景化学习解决的是学员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促使他们提高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且学习完成之后,他们的学习转化效果也会得到提升。

减少集中培训时间

比如,通过慕课(MOOC)、微课等形式,能够让学员随时随地学习。同时,通过搭建云学习平台中的互动课堂,学员能够在导师的辅导下与一群有共同需求的人进行探讨。利用线上平台,华为已经能够解决学员80%的业务知识和技能问题,剩下的20%便可以通过线下的各种学习形式来解决。

解决团队协作问题

在进行场景化培训时,业务部门高管和专家会选择关键场景,再识别该场景涉及的人群。场景化学习更像是为这些拥有相同痛点的学员搭建一个学习圈,无论是线上互动还是线下讨论,都能够形成一种网状的学习环境。

 

发展路径:贴近真实业务场景

目前,教育可以被分为三个阶段。

教育1.0时代:以老师为中心

老师代表知识的“权威”,以单向讲授为主。学员获取知识的渠道有限,知识主要是从老师那里获取。这段时期,学习的主要形式便是老师传授知识。

教育2.0时代:以学员为中心

教育2.0时代,脑科学、神经教育学的研究成果被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强调在培训中发挥学员的个性、认知和创造性。学习应以学员为中心,学员要学会运用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以实现个人能力的提升。而老师更多是思考通过怎样的学习方式催化学员的学习热情,这是2.0时代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于是,便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教学形式,比如无领导小组研讨、案例教学、沙盘演练、情景教学等。这时,培训是在“别人假设的场景”下学习规律性的行动技巧,学员需要在培训后转化到自己的问题场景,转化过程中,培训效果会有衰减。

教育3.0时代:自发组建学习型组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知识越来越便捷,社区和朋友圈也成为信息交互的主要渠道。因而,教育3.0时代,人们自发组建学习型组织,他们通过主题研讨的形式对他们共同的业务痛点进行探讨。实际上,教育3.0时代与场景化学习的紧密度更高,更加接近学员个体的真实业务场景。

 

找到赋能关键点

实施场景化训战

华为强调场景化训战,力求课堂中搭建的场景和工作场景几乎完全一致,力求做到在一种尽可能逼真的环境下实施培训,即“在战斗中学习、战斗”。

实际上,真正的工作场景瞬息万变,每个竞争对手的出牌方式不尽相同,而课堂中所搭建的场景相对稳定,因此,应努力做到搭建场景至少80%与业务场景相统一。

华为在面向外部客户进行场景化培训时,有三个标准:

第一, 培训内容一定是场景化的 ,将业务场景嵌入学习本身,否则场景化学习毫无意义;

第二, 培训必须做到实战, 华为称之为“战例化”,就是培训过程中使用的案例必须从工作实际中来;

第三, 技能实现标准化, 从所有场景中抽离相关技能,从而形成标准化行为,让学员接收并加强训练,使学员在工作中遇到类似的场景时,能够第一时间做出标准化的行动。

场景化学习承载的是为了让学员在实际工作中提升业务水平的真实场景,它是一个个具体的场景,富有个性化和实战性。但最终,场景化培训背后的教学目标是形成一套标准的作战方式和工作指导,让所有学员工作更高效、业绩更显性、行为更稳定。

所有的场景化学习都是为了让学员的行为更标准,不管是个人行为还是内部组织的运作都应实现标准化,这才是场景化培训的主要目的。

KSF精准聚焦工作场景

华为在设计场景化训练时,首先看工作产出成果,从这个结果往回倒推,即 “以终为始”

基于此,首先需要找到其中影响业绩达成的关键成功因素(key success factorsKSF),分析与这些关键因素相关的人群,并确认哪些行为会对业绩产生影响,这些行为需要哪些能力支撑。 这时,一个个的能力点便被圈出,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搭建一个模拟的真实工作场景,着重训练学员的这些能力点。

例如,华为在帮助客户开展的项目管理类场景化培训中,首先,华为会罗列项目管理的全部步骤,分析其中的关键成功要素。

就项目分析和规划阶段而言,作为一名项目经理,最需要把握的是合同的范围、验收标准、概算和风险管理,否则就会在交付的过程中无法应对客户的超范围要求。这便被视为此阶段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因此,培训开展前期,首要的任务是拆解业务流,分析和找到其中的关键成功要素。

提炼出关键成功要素之后,必须找到其背后的赋能关键点,即能够通过培训提升学员在此方面的能力点。 同样回到项目分析和规划阶段,作为一名项目管理人员,你要知道怎样去制定交付策略、风险识别和概算,这就是一个赋能关键点。

整个场景化培训项目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是场景的选择。如果最初场景的抓取出现偏差,那么整个培训结束之后依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为客户做场景抓取的过程中,华为需要业务专家的深度参与,和业务专家一同识别业务流中的场景,并让业务专家针对各个场景制作出标准化的行动准则,然后以此来培训学员。

 

学员参与标准化行为提炼

通过对业务流进行分析找到赋能关键点,并形成了标准化的行为准则之后,华为在现场的培训实施过程中,以项目管理培训为例,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开展场景化培训。

第一步, 通过慕课(MOOC)向学员们传递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并通过自学实现知识的输入。

第二步, 在课堂中将学员们分为不同的小组,为每个小组发放大量真实的项目背景信息,让学员识别这些信息中对项目成败的各类影响因素,并分析原因。这一步需要学员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场景中。

第三步, 学员们基于前期知识的输入、对市场的洞察、对大量项目的鉴别,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出一份真实的项目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

同时,华为会邀请项目管理领域的资深专家,根据他们多年的经验,让他们站在客户的角度评判学员拟定的计划实施方案。这时,专家以提问的形式,引发学员自己去反思项目和实施方案的价值、风险等在哪里,还有哪些问题。

最后, 修改完成后的项目计划和实施方案便可真正投入到执行中,我们再对整个过程进行复盘,发现其中的问题,找到原因,并将其抽离出来与之前学员学到的知识和自身的经验相融合,形成最终的标准化行为。

通过对自身经验的提取,学员参与了标准化行为形成的过程。整个培训过程强调学员自身提炼总结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他们业绩的提升才是最有效的。

线上线下齐发力

随着培训技术的发展,场景化培训应更多通过线上平台进行。

线上:构建云学习平台

目前,华为主要是通过构建云学习平台,让学员利用碎片化时间将自己80%的能力提升放在云学习平台上完成。

华为将云学习平台称为“三朵云”:第一朵是知识云,里面包含大量的标准化知识内容;第二朵云是方案云,包含各场景下的解决方案;第三朵云是体验云,集中体验最新的产品。

 

线下:团队学习,共创解决方案

针对剩下20%通过线上平台解决不了的问题,华为建立一种线下的团队学习形式。在这种学习形式中,学员们共创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解决方案。

基于此形式,老师的角色会随之向教练转变,他们在其中更多的是辅助学员,能够起到很好的牵引作用。因此,老师需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尽可能让自己的知识面与学员的工作场景和知识面重合。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已经基本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行为习惯,自主性越来越高,不再是教育1.0时代的权威讲授。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判断,更喜欢通过虚拟社区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大家一起讨论创造和产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培训方式不能满足学员的需求,依然以单向讲授为主,那么学员一定不会为之“买单”。因此,场景化学习是非常适应这个时代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一套场景化学习和体验的教学设计,学员能够在其中发现问题,并创造出解决方案,从而提升成就感。未来,场景化学习会更加普及。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互联网或已标明来源,版权及观点归属原作者。如果涉及到版权要求,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尊重您的知识版权,并按要求删除处理。

  

相关文章